壮族6个秘方
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“西瓯”、“骆越”等,在全国的31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,主要聚居在南方,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,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,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,南抵北部湾。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。
壮族人民的治病偏方丰富多样,涵盖了内服和外用多种方法,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壮族治病偏方及其配方:
木薯中毒治疗:甘草、绿豆各一两,水一碗半煎至一碗,分两次服,隔四小时服一次。食狗肉后,误食绿豆中毒,水两碗煎至半碗一次服1。
骨卡喉治疗:威灵仙二两、草果二两、白糖二两,煎水一次服1。
胃痛治疗:川芎、木香、三棱、莪术、乳香、没药、葶苈子、巴豆霜、皂荚各五两,共研细末以枣泥为丸,如绿豆大,成人每日3-4丸,白开水送下1。
肺炎治疗:茅根60克、薏仁30克、冬瓜仁(打)24克、竹黄精12克、川贝母9克、桑白皮9克,有高热者加地龙9克,水煎分两次服,一般三至五剂可愈1。
烫伤治疗:五眼果树皮5000克、冰片20克、薄荷脑10克、苯甲酸10克,将五眼果树皮水煎5~6小时,煎取浓缩液2000毫升,用布过滤后再人锅,加人苯甲酸煮开,装瓶,趁热加入冰片和薄荷脑,密封备用2。
体表炎症及溃疡治疗:凡士林500克、大只活蛤蟆5只、鲜穿心莲50克、十大功劳50克、冰片15克,将蛤蟆打昏和其他3种药放入锅内,用文火将药煎至焦黑,过滤除去药渣,装瓶趁热加入冰片备用2。
这些偏方体现了壮族医学的独特性和实用性,涵盖了从内服到外用的多种治疗方法,对于一些常见疾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。